鋪面調查2.0成果

  2012 年千里步道協會在「全國環境 NGO 會議」上,經過與會團體及公民的討論,提出「天然步道零損失,水泥步道零成長」的願景目標,召集並培訓60多位志工,針對台北市與新北市近300 條的列管步道進行兩年多的現地調查。調查結果顯示,台北市水泥步道比例將近 75%,無人工鋪面的天然步道的比例僅有一成左右。而新北市水泥鋪面雖然比例未達三成,但包括使用棧道、枕木等人工物鋪設的步道比例,也佔了新北市的六成左右。2018時對台中市的百里步道做調查,水泥鋪面同樣也有將近六成。

  十年後,千里步道協會於2023的夏天啟動了鋪面調查的複查計畫,除了鋪面調查小組的原班人馬之外,也召集了更多的新血,利用智慧型手機,進行雙北市和台中市列管步道的全面性複查。截至2024年5月,第一階段統計如下:

第一階段,總計調查162條步道-

  • 台中市,22條步道,調查總長32.4公里,水泥化比例46%、其他材質鋪面比例31%、純自然鋪面比例22%

  • 台北市,72條步道,調查總長56.9公里,水泥化比例55%、其他材質鋪面比例22%、純自然鋪面比例23%

  • 新北市,68條步道,調查總長190公里,水泥化比例24%、其他材質鋪面比例24%、純自然鋪面比例52%

 

各步道詳細調查結果請點此連結

 


鋪面調查小組名單(依筆畫排序):

戶外安全推廣協會、台中文山社區大學、台北文山社區大學、台灣千里步道協會、台灣大學山徑行動社、台灣山野樂活協會、永和社區大學、法鼓文理學院、荒野保護協會、華夏科技大學

James Huang、黃遠浩、丁瑜權、王及人、王建仁、王雪玲、王靖雯、白慧敏、朱子健、朱泰樹、江怡賢、江政文、吳月嬌、吳先秤、吳玟靜、吳采宸、吳媚葳、李莎莉、李焟址、李麗美、卓昕岑、周嘉臣、林立文、林怡儒、林姵君、林彩禎、林鈺霖、邱沐恩、邱素宜、侯雅文、柯姍如、洪光君、洪暄翔、洪筠涵、紀瓔真、高婉瑄、康玉佩、張愛群、張學璽、許淑盈、連藝林、陳宏構、陳建勳、陳春星、陳敬佳、陳詩佳、麥可王、游采玲、黃月東、黃宣輔、黃柏燁、黃美滿、黃茱莉、楊台寧、楊欣怡、楊紹禹、詹琇晴、廖秀琴、廖珠君、廖珮雯、趙崇佑、劉力綺、劉承澍、潘忠鵬、潘建宇 、蔡育真、蔡松益、鄭安惠、鄭景軒、鄭雅紋、鄭麗修、辜仲魁、盧素珍、賴育秀、薛宇晴、薛芷宜、魏俊丞

 

在iOS或Android行動裝置安裝步道守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