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X 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 守護自然全民e起來 一指通報「台灣步道守護網」(Tatler)

走入山林,擁抱草香清新,如今是不少都會人難得奢侈的戶外活動之一。然而,卻幾乎少有人駐足留意,步道與山林保育、守護環境的關係緊密相連,當你我穿梭於各處步道時,其實能更具意識地成為守護自然的重要關鍵。

在一般人眼中看似常態的水泥步道,或為了便於車行卻破壞山林的車道開發工程,甚至是以廢棄輪胎、螢幕等私佔山區土地耕作等,其實皆是對自然與步道的嚴重損害。而生態棲地愈破碎、物種就會愈單一,曾經蓊鬱清麗的原生步道也因而斑駁光禿,令健行者心碎。

「台灣千里步道協會」X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 守護台灣 
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,本以環島步行運動認識台灣鄉土之美的初衷,卻在步行過程中目賭從城市到郊山的自然景觀與步道受損之重,其中不乏許多為「便民」而生的人為破壞,或因民眾不當踩踏而造成植被光禿、樹根裸露、沖蝕溝等現象。2006年起「台灣千里步道協會」成立,長年透過志工們實地探訪、紀錄與回報,不僅於超過170條的步道上進行步道守護活動,更串連40個以上跨領域的環境保育、登山健行、山難救助等團體攜手合作,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共同合作,同時也獲得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的認同,以關懷土地、守護步道、與家園共好為目標,獨家贊助成立台灣第一個以步道守護為目標的「台灣步道守護網」,於今年6月共同宣布網站上線。

延伸閱讀:【專訪】因緣際會接下文策院董事長,蔡嘉駿如何改造產業體質、讓台灣創作者們能走上國際舞台?


以「天然步道零損失,水泥步道零成長」為重點目標,「台灣步道守護網」以分類清晰、直覺式操作即便於執行的架構,呼籲健行者化身公民科學家以手機隨手記錄,即時回報步道環境損害現狀。

過去光是台北市、新北市列管近480公里之步道鋪面調查,就耗費近兩年的時間,如今在「台灣步道守護網」上線後,無論是國有、公有或私有地上的步道,都可通報,從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擴展為「人人都可參與」的無限可能!


步道隱憂知多少   台灣步道守護網e指通報辨識
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表示:天然步道因易積水或泥濘,早期常見各處以「鋪設水泥步道」來「改善」,實則對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;而像是步道複線化、或因使用者為減少路程而另闢捷徑,導致步道加寬或產生新路徑,甚或是以保護環境為初衷所建置的木棧道,卻極易損毀且維護不易,反而常因自然風化後引發塌陷的風險,最終淪為廢材直接棄置、無人管護的困境,而造成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。


「台灣步道守護網」的建置,將結合過去累積的豐富數據資料整合出強大的辨識系統,讓一般民眾只要透過簡單的拍照、上傳步驟回報,就能定位出損害地點座標、人為或天災受損、損害程度,讓後台可依據資訊判別需照會之地方單位與修復方式,協助套疊圖資,協同主管機關處理問題,即使通報當下訊號不佳,也能暫存為草稿至可發送區域再進行通報。另外,針對許多人通報、嚴重迫切的通報熱點亦將優先處理,真正為步道織起一張全民投入、及時守護的環境守護網。


不止與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攜手推動綠道運動、步道守護網教學工作坊、步道講座外,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也積極與產經學及步道相關管護單位攜手合作;像是農業部林業保育署、國家公園署、雙北市、台中市、客委會....等政府單位,以達到環境保護與生態復育的目標。

此外,協會亦與北中南13所社區大學合作開辦步道學課程,並將於11月與東海大學景觀系簽署MOU合作備忘錄,提供累積的數據資料進行更深入之學術研究分析。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亦自去(2023)年起成為7個國家、15個正式會員組織參與的「亞洲步道聯盟」秘書處,以自身經驗積極提升大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,與自然產生更深的關聯,更透過步道的調查、知識資源的共享與永續,建構出更臻完善的步道文化。

報導連結:https://www.tatlerasia.com/power-purpose/philanthropy/taya-csr-2024